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8日发表题为《马克龙在巴黎迎接拜登,向一段并不总是轻松的关系致敬》的文章,作者是罗杰·科恩和彼得·贝克文章摘编如下:在诺曼底的阳光下,在80年前帮助扭转对希特勒战争局势的幸存美国老兵面前,法国总统马克龙谈到了将法国与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自由而流血的纽带”。
这种纽带可以追溯到1776年美国建国之初,当时法国坚决支持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尽管法国对战后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感到愤怒,这种愤怒有时非常强烈,甚至剑拔弩张,但两国之间的这种联结却仍然韧性十足拜登在法国停留了5天。
对于美国总统来说,这是一次异常漫长的访问,尤其是在选举年,这有力地证明了双方的这种友谊但这也表明两国关系具有两面性的特点——法国人对美国人的感激与戴高乐主义者对任何卑躬屈膝做法的反感交织在一起这两种相互竞争的情绪构成了8日在爱丽舍宫举行的盛大国宴的背景。
举杯庆祝和友好气氛并不能完全掩盖华盛顿和巴黎之间的裂痕——关于加沙战争、如何最好地支持乌克兰以及马克龙试图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宣称法国独立于美国近来,没有哪位法国总统像马克龙一样坚持宣称欧洲需要“战略自主”,并坚称欧洲“永远不应成为美国的附庸”。
然而,他与拜登并肩站在一起,认为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行为不亚于一场欧洲自由之战即便如此,当摄像机关闭,美国官员私下谈论法国同行时,语气中还是带着一种翻白眼的恼怒法国分析人士也表达了对拜登政府在跨大西洋领导权问题上专横态度的懊恼和不满。
曾在奥巴马总统任内担任欧洲事务顾问、现就职于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查尔斯·库普钱表示,“美国目前所处的政治困境”迫使欧洲领导人权衡“他们是否可以或者应该把所有的鸡蛋都装在美国这个篮子里”在《时代》杂志近日发表的对拜登的采访中,拜登回忆了他击败特朗普后与马克龙的一段对话。
“我说,‘好吧,美国回来了’,”拜登回忆道,“马克龙看着我,说:‘能坚持多久?能坚持多久?’”这一问题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问题:马克龙领导的法国到底希望美国在欧洲保持多大的存在?这种分歧今年2月表现得最为明显,当时马克龙提出向乌克兰派遣北约部队的可能性,此举震惊了美国和欧洲盟友。
而拜登则断然排除了这种选项,因为他担心局势升级为与核大国俄罗斯的直接冲突法国前驻华盛顿大使热拉尔·阿罗表示,两国总统不仅在理论上的西方向乌克兰派遣部队的问题上存在分歧,还在冲突应在何处和如何结束的问题上看法不一。
紧张因素仍然存在,不仅是乌克兰问题,还包括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为电动汽车和其他清洁技术提供了大量补贴欧洲人认为这项措施是不公平竞争法国还对美国在加沙战争中对以色列的支持程度感到不满抱怨的核心在于美国未能阻止以军向拉法推进,也未能限制内塔尼亚胡总理,还包括华盛顿目前强烈反对承认巴勒斯坦国,以及在加沙战后应如何治理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编译/李浩、徐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