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平常买卖,特别是吃穿使用相关的,很多地方还是通过赶集来实现,至少我的记忆中就是如此像我们老家那里,一般是五天一个集市,以往都是在附近一个比较大的村庄逢集我所在的村庄,在周围十里八村算是相当大的村庄,每逢农历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自己村庄的以及周围十里八村的人们都会来赶集。
也有的集市日子是“五”“十”,也就是初五、初十这种,不过到了二十五之后,就不一定是三十了,也可能是初一,因为有的月份是“小进月”,也就是当月只有二十九天当然,如果当月是三十天的月份,则被称为“大进月”后来,周围村民为了买卖方便,大多在自己村庄“起集”。
“起集”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也办起五天一个的集市,刚“起集”的时候,首先是选一个跟四周大村庄集市不同的日子,例如旁边有大庄是“二”“七”集市、“五”“十”集市的情况,那就不选这两种日子,因为如果选了的话,买家卖家一般还是会去大村庄的集市。
选好了日子,就会有专门的人员来操持“起集”,如提前在周围村庄下通知、弄几天的唱大戏(三天、五天甚至十天)、还有放几天露天电影的,另外需要规划好集市的具体区域刚“起集”的那几天,一般叫“逢会”集会集会,“会”通常是比“集”更大的买卖聚集活动。
一般来说,集市通常都是卖蔬菜水果、农具粮油、种子粮食、干货甜点、衣服鞋帽、小吃、鸡蛋,啥的,以及补车的修鞋的等等更大一些的集市,还有卖鸡鸭鹅牲口猪、甚至家具类的嫁妆等而对于“会”,同样的地方则会人更多、卖的东西更多、占的地方更大,卖吃的也更多。
我们那里,正常是一些大的集市才会有“会”,并分为春会与秋会春会在春天里举行,常见的是农历三月,秋会则是在秋天,农历八九月一般来说,正常的“会”都是对应的“集市”的某一天,也就是有“会”都是有“集”的地方。
不过旁边十来里远的一个村庄,以往就是只有每年有个春会,而没有集市那个村庄稍有特殊,它的春会也不是在它们村上,而是在村旁的片片小山上赶个春会,恰好也是踏个春,一个山花灿烂的邂逅啥的对于“起集”的那几天的“逢会”,那可就相当热闹,除了蔬菜水果、农具粮油、种子粮食、干货、衣服鞋帽、小吃、鸡蛋、补车的修鞋的、卖鸡鸭鹅牲口猪、家具类的嫁妆,还有唱大戏、放几天露天电影的,甚至还有打把势卖艺的,这可是周围小伙伴高兴的好日子。
甚至有时候,学校竟然会专门放假去赶会!
这图有些年集的意味了,不过年集还要热闹多了(图是根据头条推荐来选的,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