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司高妍 吴海舒 文图】10月11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漯河专场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共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介绍了漯河市现代化食品名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建设情况。
据秦保强介绍,漯河市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拉高标杆、夯实基座,跑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加速度”坚持稳住基本盘、创造增长点,持续夯实产业、创新、文化三大“基座”,投资、消费、出口、物流“四个拉动”协同发力,开辟发展新空间。
“2021年至2023年,漯河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与评价连续三年居全省前三位,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前两位,今年上半年居全省第1位,保持了全面领先、持续领先良好态势”秦保强说秦保强表示,在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上,漯河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统筹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持续壮大现代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产业集群,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践行“大食物观”强化链群建设,食品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占全省1/5、全国1/50,成为全省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的重要支撑,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成为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的“风向标”,食品名城加速向美食名城转变。
据秦保强介绍,漯河市接续实施249个创新引领型重大项目,双汇第三工业园、优德中大大健康产业园、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正大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等先后投产,金海300亿级氟硅新材料项目开工,“三个一批”批批先进。
分类实施企业培育工程,35家骨干企业倍增提速“老树发新芽”,中大恒源等新兴企业“新芽成大树”形成增长点,2023年获批省级“瞪羚企业”的数量是过去三年总量的2倍在创新之城建设上,秦保强表示,漯河市锚定全国食品创新高地、全国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建设,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龙头,联动河南食品科创园、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创新格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1.14%增长到2023年的2.17%。
其中,在科研上,完善“实验室+研究生院+中试基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30余个实验室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在人才方面,202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是2022年的3.7倍在幸福之城建设上,据秦保强介绍,漯河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70%以上财力投入民生领域,市养老产业园、高水平医院、智慧教育园区等七大民生项目和口袋公园等“小而美”精品惠民工程同步实施,12.2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主城区雨污分流覆盖率80.1%。
“此外,漯河市打造的‘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沙澧河‘万灯迎宾’、千机飞‘只有漯河’等文旅品牌出圈出彩,漯河港临港经济加速成长,成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城市经济、城市活力、城市能级进一步发展壮大。
”秦保强说秦保强表示,未来,漯河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保障发展“第一要务”,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漯河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